衢州市实施科技强农机械强农行动大力推进农业发展

2022-04-28 00:00

原标题:衢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衢州市实施科技强农机械强农行动大力推进农业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

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市政府各部门、直属各单位:

为认真贯彻全省科技强农、机械强农行动(以下简称农业“双强”行动),大力提升农业生产效率,推进农业高质量发展,制定本实施意见。

一、总体要求

深入贯彻总书记关于“三农”工作的重要论述和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围绕与全省同步基本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的总要求,突出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和效益导向,强化争先意识、沿海意识,以数字化改革为牵引,全面实施农业“双强”行动,大力推进农业高质量发展,为加快建设四省边际共同富裕示范区贡献“三农”力量。

到2025年,全市农业劳动生产率达到5万元/人以上,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4.17万元以上;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达到71%以上,新增重大农业科技标志性成果5项,新增上市农业企业2家、农业高新技术企业30家,争创省级以上农业科技园区2个,组织实施农业科技攻关类项目100个,每千名农业从业人员拥有基层农技推广服务人员4名以上;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达到81%以上,水稻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达到92%以上;农业(除捕捞、林业外)亩均产出率达到8000元/亩以上;土地规模经营比例达到70%以上,100亩以上集中连片适度规模经营占比达到65%以上。

二、实施科技强农行动

(一)加强农业科技攻关。健全“政府部门+科研机构+农业主体”产学研一体化农业科技攻关体系,每年举办一期四省边际农业科技节暨农产品博览会,深化长三角农业科技合作,建设四省边际农业科创高地。支持市农林科学院领衔市域农业科技合作攻关,建立农业科技攻关项目库,实行重点项目“揭榜挂帅”。承接参与省“尖兵”“领雁”计划,实施好常山胡柚全果利用、茶园中耕施肥机械等重点研发项目。发挥“中国茶机之都”集聚优势,加大特色经济作物适用机具研发。(责任单位:市科技局、市农林科学院、市农业农村局、市经信局,列第一位的为牵头单位,下同;各县﹝市、区﹞政府均为责任单位,以下不再逐条列出)

(二)实施种子种苗工程。加强地方特色种质资源的收集保护、鉴定评价、挖掘利用,构建“1(四省边际特色农产品种质资源综合库)+N(分产业特色资源圃)”种质资源保护体系。做精做优特色优势种苗基地,推进国家级椪柑良种、四省边际溪流性鱼类种苗、白辣椒核心种苗、万亩水稻种子、航空航天育种等繁育基地建设。推广农业新品种面积36万亩。(责任单位:市农林科学院、市农业农村局、市科技局、市资源规划局)

(三)全面促进优地优品。严格保护59万亩粮食生产功能区,实施土壤健康行动,推行“田长制”,坚决遏制耕地“非农化”、基本农田“非粮化”,新建或提标改造高标准农田20万亩以上,建设集中连片永久基本农田的“千亩方”95个、“万亩方”5个。围绕“3+X”特色农业产业高质量发展,建设一批高标准万亩(万头)特色产业示范基地,打造10个以上省级特色农产品优势区。健全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体系,全面推行农业标准化生产,培育地理标志农产品20个以上、绿色食品200个以上。构建市域农产品品牌体系,明确品牌标准规范和准入门槛,加大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培育力度。(责任单位:市农业农村局、市资源规划局、市供销社、市市场监管局)

(四)推进农业绿色化生产。大力推进农作制度创新,推广一批高效生态综合种养模式。深化“肥药两制”改革,推动农作物病虫害统防统治和绿色防控融合发展,单位播种面积施肥和用药强度分别下降至24千克/亩、0.165千克/亩。加强农业面源污染防治,健全完善农业农村废弃物处置回收机制,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率达到95%以上、废旧农膜回收处理率达到90%以上。强化农业碳账户研究,建立大宗农产品低碳绿色标准体系,制订标准化生产技术方案,打造农业碳账户多跨应用场景,构建农业“双碳”行动的衢州模式。(责任单位:市农业农村局、市资源规划局、市生态环境局、市发改委、市人行)

(五)加快发展数字农业。建设衢州市乡村“数字大脑”,全面推广应用“浙农码”。推广“产业大脑+产业地图+数字农业工厂(基地)”发展模式,协同推进工厂化农业攻关,推动LED育苗工厂等数字农业工厂提档升级,建设60个以上数字农场、数字牧场、数字渔场。谋划建设农业科技孵化园7个,打造现代农业科创平台。加快提升“柑桔产业大脑”“智慧粮脑”“滴滴农机”等推广应用层级,加强动植物检疫防疫等数字化监管。(责任单位:市农业农村局、市大数据局、市科技局)

(六)加强农业科技推广。深化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优化市县乡三级农技推广网络,整合推广机构、科研团队、科技特派员等方面力量,促进专技人员挂联基地、挂联项目。强化农技推广模式创新,推动“政府+社会+企业”融合协同,健全市县现代农业产业技术团队,实施农技推广服务特聘计划,加快主导品种迭代、主推技术集成、主营模式优化。深入实施千万农民素质提升工程,加快推动“两进两回”,培训农村实用人才3万名。变革专技人员业绩评价体系,推动专技人员回归主职主业,允许专技人员在履行好岗位职责的前提下,提供技术增值服务并合理取酬。(责任单位:市农业农村局、市科技局、市人力社保局、市农林科学院)

(七)加快农业全产业链创新。加快推进农产品精深加工,设立农产品加工专区6个,培育粮油、柑桔(胡柚)、茶叶、蜂产品等农产品深加工产业集群,加快补齐农产品加工短板。加快产业基础再造和产业链提升,全市打造超30亿元的标志性特色农业产业全产业链10条以上。加快农产品冷链物流体系建设,每个乡镇至少布局1个生鲜冷冻食品零售网点。培育适应科技创新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新培育家庭农场1000家以上,县级以上农民合作社示范社稳定在500家以上,省级以上农业龙头企业达到50家,农创客总量达到1万人,组建产业农合联50家以上。(责任单位:市农业农村局、市发改委、市资源规划局、市交通运输局、市商务局、市供销社)

三、实施机械强农行动

(一)夯实农机化发展基础。建设土地集中连片流转示范村250个,新增土地流转面积20万亩,进一步提升农业规模经营水平。围绕粮油增产保供、“3+X”特色农业产业,将宜机化改造作为耕地垦造、高标准农田建设、绿色农田建设等土地整理项目验收环节的重要内容,加快果园、菜园、茶园、药园等特色产业种植基地的连片宜机化改造,推动耕作田块小变大、陡变平、弯变直以及电力输送、机耕路的互联互通,新增宜机化改造面积25万亩以上。(责任单位:市农业农村局、市资源规划局、市财政局)

(二)聚焦农机具供给需求。打造“生产企业+科研院所+种养殖基地”的农机研发制造应用多跨场景,建设一批连片农机研发实验基地,建成5个农机创新试验基地。锚定农产品生产加工用工需求量多、简单重复性劳动强度大、人工作业危险系数高等环节领域,着力推进农业“机器换人”,新增先进适用农机装备1万台(套)以上。以适应丘陵山地、设施大棚和家庭经营的农机化作业需要为重点,梳理小型、轻便、多功能农机具需求清单。(责任单位:市经信局、市科技局、市农业农村局)

(三)深化农艺农机融合。围绕粮油以及本地农业特色优势产业,健全完善农艺农机协作机制,推进播期、行距、行向标准化,形成与机械化相适应的农艺方式、作业规范、质量标准。加强农艺农机融合成功模式的引进、试验和推广,推动良种、良地、良机、良法配套,建设50个全程机械化应用基地。(责任单位:市农业农村局、市经信局、市农林科学院)

(四)提升农机综合社会化服务能力。加强县域统筹布局,合理布局全链条或重点环节的农机化服务组织,建设农机服务中心42个。鼓励国资公司、社会资本、村集体经济合作组织等参与项目建设运营,推动农机社会化服务向区域化、专业化、“一站式”方向发展。构建“合作社购买+农民租用”的农机装备共享体系,大力发展订单作业、生产托管、保姆式服务等新模式、新业态。(责任单位:市农业农村局、市大花园集团)

(五)分产业推广先进适用设施装备。加快补齐农业特色主导产业的农机化发展短板。粮油产业重点推广机械化栽植、保护性耕作、机收减损等农机装备,粮食生产功能区水稻生产基本实现全程机械化。畜禽养殖业重点推广洗消饲喂、空气过滤、环境感知、红外测温等农机装备,畜禽养殖机械化率达到65%以上。水产养殖业重点推广工厂化养殖、循环水生物过滤、水质净化消毒等农机装备,水产养殖机械化率达到55%以上。设施种植业重点推广喷滴灌、水肥一体化、通风遮阳等技术以及耕整地、起垄覆膜、基肥撒施、育苗移栽等环节的农机装备,设施种植业机械化率达到51%以上。(责任单位:市农业农村局、市经信局、市科技局、市农林科学院)

四、加大政策支持和保障

(一)提升农业“两区”。推进“一县一平台”建设,打造7个省级现代农业园区,各地根据园区实际需要,统筹安排新增建设用地指标。推进粮食生产功能区“吨粮标准”建设,完成高效节水灌溉面积1.49万亩,田间道路通达度、有效灌溉覆盖率均达到100%,保障全市70%以上的粮食产量。粮食生产功能区和现代农业园区的劳动生产率、土地产出率较全市平均水平高20%以上。(责任单位:市农业农村局、市资源规划局、市水利局)

(二)保障用地需求。积极推进农业“标准地”改革,健全土地集中连片流转正向激励机制,探索确权不确地、土地入股等方式,推行乡村土地“连片流转+土地整治+农业‘标准地’”模式。加大乡村产业发展用地保障,新编县乡级国土空间规划应安排不少于10%的建设用地指标。(责任单位:市资源规划局、市农业农村局)

(三)强化人才支撑。大力培育新型职业农民,吸纳专业技术人才,建立农业“双强”行动专家库。加强农科类院士工作站、专家工作站建设。按照“一产业一联盟”要求,组建农业主导产业创新联盟,构建创新联盟有效运行机制。开展优秀乡村工匠评比表彰,培养10名以上引领型农业企业家、100名以上成长型农业企业家。(责任单位:市农业农村局、市人力社保局)

(四)畅通金融服务。组建衢州金融服务农业农村共同富裕联合体,加大农业农村金融产品和服务供给创新,确保普惠型涉农贷款增速高于其他各项贷款增速。完善农业信贷担保体系,提高农业信贷担保规模。发展农村数字普惠金融。扩大“两山”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试点。推动“衢农保”政策性农业保险优化升级,探索建立农业风险补偿金制度。(责任单位:市金融办、市银保监局、市财政局、市人行、市农业农村局)

(五)加大财政支持。在市“大三农”专项资金中安排农业“双强”行动经费。在市科技攻关项目经费中设立农业科技攻关专项。各县(市、区)要加大财政涉农资金整合,在“大三农”专项资金中足额安排农业“双强”行动相关经费。(责任单位:市财政局、市农业农村局、市科技局)

(六)强化组织实施。建立市农业“双强”行动工作协同机制,组建市农业“双强”工作专班,市农业农村局承担牵头统筹协调职能。建立工作考评机制,将农业“双强”行动列入市对县乡村振兴战略年度实绩考核。各县(市、区)要出台农业“双强”行动方案,统筹各方力量推动农业“双强”行动落地落实。(责任单位:市农业农村局、市科技局)

衢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2022年4月28日

(此件公开发布)

展开
投资咨询热线
400-168-6016
  • 招商引资政策
  • 工业用地信息
  • 厂房租购平台
  • 其他招商信息
  • 已为您免费生成了个人网上空间
    快去查看吧~
    政策下载
    在线咨询
    电话沟通
    电话咨询
    400-115-5265
    免费下载产业扶持资料